也许是冥冥之中注定,上一部如此大制作的中日合拍的电影,还要追溯到三十年前那部45亿日元的预算,按照当年的汇率,购买力约为1.2亿人民币的巨制,至今仍旧被中日影迷津津乐道的经典大作——《敦煌》。且不管《妖猫传》是否能续写《敦煌》的辉煌,光是内容就与敦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且,至今为止,那部《敦煌》的取景地敦煌古城还矗立在敦煌的西南角,成为每位到敦煌的游客不可不去的地方。
看过《妖猫传》的人,对电影的三样东西是记忆犹新的:一是精美恢弘的建筑,二是几段优美的舞蹈,三是历史上有名的马嵬驿兵变。
其实不只是建筑,从建筑到人物的造型设计再到各种物品的设计制作,电影中大量色彩都采用了与敦煌壁画的色调。不走进石窟之中,你会以为这只是为了电影而做的宣传,但当各种泛绿、朱红、赭石这些矿石颜料充斥着你的视野,你会不得不感叹这部电影的别具匠心。
为了达到导演的要求,这部电影前期参考了大量文物,尤其是墓穴壁画、寺庙壁画和敦煌壁画,甚至还有界画里面找到一些街道器物建筑的形象。
令大家赞叹的一幕是白居易那昏暗狭小却又充满了书香气息的书房。电影的美术指导设计出这个方案后,找到一张伯希和在敦煌藏经洞中照片来阐释这个方案,一个小小的烛光点起,蜷缩其间,一人、一灯、满壁书卷勾勒出一个夜间挑灯看书的古朴的画面,这张照片立刻打动了陈凯歌,于是有了电影中看到的白居易书房的场景。
走进敦煌莫高窟,仿佛走进一个奇妙的时空隧道。置身其中,千余年前人们的生活、信仰、娱乐,扑面而来,恍若隔世。那时候,音乐、舞蹈占据着他们生活的重要位置。在敦煌现存的492个洞窟中,乐舞造型几乎处处可见。而在这许多的舞蹈形象中,又以飞天为数最多,据统计敦煌壁画中有大大小小的飞天总计四千五百余身。他们当中年纪最老的飞天已经有一千六百多岁了,而最年轻的飞天也有将近六百岁。他们究竟是上千年前的舞者,还是极乐世界的天女,又或是画工们妙手偶得的创造?这天衣飞扬满壁风洞的神韵,留给后世一个个谜题。
在《妖猫传》中,空海“逛窑子”时说我们这是“供奉伎乐天女”。空海说得这番话,意思就是我来这就是听歌的。要知道胡玉楼在电影字幕中的描述是“伎院”,不算是真正的窑子哦。
伎乐天,是佛教中的香音之神,在天宫奏乐的乐伎,其中的“天”指的不是天宫,而是众生。敦煌反弹琵琶那位就是伎乐天,不论反弹琵琶是真有其人其事其形其声,还是某位画工兴致所至的个人创作,这个身姿已经成了我们去怀念大唐乐舞盛事的一个经典符号,距今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
在唐朝,敦煌是个香火旺盛的佛教圣地。佛教经典《妙法莲华经》记载了世俗的人们供养佛祖的十种方式,第九种是伎乐供养。伎乐指的是佛国世界唱歌跳舞的菩萨,他们用音乐、舞蹈来供奉极乐世界的佛祖,所以,我们能够在敦煌壁画中见到无数这样灵动的舞蹈形象。
电影中的另一幕玉莲起舞,也来源于敦煌壁画中的飞天。胡姬玉莲穿的装束,其实也算“袒装”的一种,但不属于主流。这样袒露躯干的袒装,多是舞女们的专业舞蹈装扮。胡旋舞女服往往是裸臂袒腹、色彩斑斓的华服,搭配重工制作的头冠和手镯,看上去华贵优雅,充满异域风情。
电影中并没有直接提到敦煌,而在原著梦枕貘的《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中,故事就是从玄宗去到敦煌看壁画,黄鹤和妻子在敦煌表演飞刀射人开始的。而剧中的所讲述的安史之乱和马嵬驿兵变,都是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这时的莫高窟也迎来了它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
与此同时,莫高窟有近一半的洞窟是在唐朝时修建的,这其间一些纪念家族洞窟营造而刻写的石碑,成为了今天研究洞窟渊源的重要史料。
贞观十四年(640年),唐太宗李世民一举铲除了东西大道上以西突厥为主的障碍,确保了丝路的畅通,敦煌的经济文化高度繁荣,达到了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据史书记载:“元宵灯会,长安第一,敦煌第二,扬州第三。”
修建于中唐时期的148窟是一个开放参观的洞窟。这个窟的形状类似于民间的棺材,这是涅槃窟独有的样式,涅槃是经过多年修行终于摆脱生老病死的轮回,达到一种寂静常乐的永恒境界。那环绕着释迦摩尼涅槃像长达三个壁面的经变画图解了佛陀涅槃前后的庄严场景。窟顶上方的千佛又宛如一方佛国净土的苍穹如梦如幻。窟的前室里这块石碑从洞窟落成之时就屹立在此,就像一位千岁老人对我们讲述着前尘往事。
唐天宝十四载,也就是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驻扎西河的军队被调往中原平叛,敦煌防务空虚,陷入了各种势力的乱战中。加急的求援信向中原王朝发出,整个敦煌城在重重包围中开始苦苦的等待。可是援军迟迟没有音信,命悬一线的孤城中人心惶惶。最高军事首脑周鼎萌发了弃城逃跑的念头。就在这时,他却意外的接到了邀请,去莫高窟观礼一座新开的佛窟。这个窟的主人叫李大宾,是当地的望族。涅槃窟的落成,在敦煌烽火连天的时候曾鼓舞着军民与城池共存亡的决心。
纵观《妖猫传》,处处都是敦煌的影子,也处处都见得到导演、美术指导的用心良苦。如何通过一部电影看到电影背后的东西,又如何通过莫高窟,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或许不是一朝一夕的事。